2020年9月1日 星期二

【每月一書】古代中國文化講義

 古代中國文化講義 (第2版)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葛兆光
原籍福建,1950年生於上海,北京大學中文系古典文獻專業研究生畢業。曾任北京清華大學歷史系教授,日本京都大學、比利時魯汶大學、臺灣大學等客座教授,現為上海復旦大學文史研究院及歷史系特聘資深教授。主要研究領域為中國宗教、思想和文化史,著有《歷史中國的內與外:有關「中國」與「周邊」概念的再澄清》、《宅茲中國:重建有關「中國」的歷史論述》、《何為中國?疆域、民族、文化與歷史》等書。


內容簡介

揣一張地圖去古代中國旅行吧
那兒有著傳統文化醇厚深沉的氣韻

讓我們做一名歷史的背包客

在旅途中重新認識中國文化的翩翩風姿這是一本關於古代中國文化的入門書。首先要討論古代中國的天下觀,看看中國是如何理解自身在世界的位置。接著來認識古代的婚禮和喪禮,要通過它看看古代中國的家族生活與倫理,孔子和儒家又是怎樣從這種倫理基礎上,拓展並形成政治學說。還要介紹佛教的傳入,以及它如何影響中國人的思想,並從觀音信仰和禪宗學說,看到佛教如何成為中國文化的一部分。

此外當然還要認識一下道家與本土的道教,在討論道家的人生態度與生命觀念之外,也介紹道教追求永生和幸福的知識。本書也關注古代中國民眾的知識、行為和信仰,並討論深刻反映古代中國思維的風水知識。由於古代中國的歷史與傳統延續性相當強,因此,我們也希望讀者透過古代中國文化傳統在現代中國的延續,理解當下中國的文化世界。


【每月一書】霍金大見解

 霍金大見解:留給世人的十個大哉問與解答


霍金在這本全球矚目的遺作裡,
提出了關於人類文明如何延續的十個大哉問,
並且清晰說出自己的見解:
大哉問之一:上帝存在嗎?
大哉問之二:宇宙是怎麼開始的?
大哉問之三:宇宙中還有其他智慧生命嗎?
大哉問之四:我們能預測未來嗎?
大哉問之五:黑洞裡面是什麼?
大哉問之六:時間旅行有可能嗎?
大哉問之七:我們能在地球上存活下來嗎?
大哉問之八:我們應該殖民太空嗎?
大哉問之九:人工智慧將會比我們聰明嗎?
大哉問之十:我們如何形塑未來?

霍金與漸凍人症搏鬥數十年,
腦袋中除了進行最尖端的物理學思考,
他念茲在茲的,都是我們人類如何繼續蓬勃發展、
如何保護最脆弱的地方、如何保有理性思維、
以及應該如何教育孩子以面對未來。
霍金一生幽默、樂觀奮鬥、永不放棄的精神,
也洋溢在這本遺作《霍金大見解》裡。


【每月一書】我們的島

 我們的島:臺灣三十年環境變遷全紀錄

臺灣首部長期記錄環境變遷的巨構,1980~2017追蹤超過三十五年的紀實報導。

縮時總覽今昔土地、山川、河流、海洋變遷的樣貌,史詩般撼動人心的紙上紀錄片。

 

以環境史時間軸的比對方式,觀看土地利用型態對環境、生物與人的影響;並透過海陸交界、生物與人的關係、離島樣態、山林聲息、災難啟示等,清楚揭露島嶼長時間變遷歷程。



環境事件不是突如其來的災難現場,就是長時間的累積變化。耕耘環境新聞超過三十年的導演柯金源,以報導者的眼與心,穿梭於每一個現場;以行腳的毅力,不斷重返超過一百個樣區,他銜接起臺灣經濟奇蹟發展下,一條過去不被重視的敘事,叫作環境變遷。

本書從海岸線與海陸交界為開始,一一探究天災、汙染、山林資源、離島與指標物種的生滅,最後則回顧三十年間的環境運動,以及曾為環境抗爭、倡議的人。本書不只是柯金源累積的二十萬張照片、數十萬報導文字的精華,更是以環境寫史,映照特屬於臺灣的美麗與哀愁,也是你我過去三十年也參與其中的環境啟示錄。

因此《我們的島》並不是一本記錄災難與崩壞之書,而是企圖成為一本呼喚生命之書,當我們因瞭解而深刻熱愛我們的島時,也將是一切環境意識的起點,這是屬於當代臺灣、以鏡頭寫成的《沙郡年紀》。

是我們的故事。


以上摘自金石堂網路書店https://www.kingstone.com.tw/basic/2019870131538/




【每月一書】關於人生,你可以問問亞里斯多德

 關於人生,你可以問問亞里斯多德:不做決定,等於讓別人決定你。幸福,是有意識的思考、選擇和行動。

無法保證自己所做的決定一定正確,
但你能保證的是,你為了這個決定所做的準備,可以最大化成功和幸福的機會。
想要得到幸福,就必須為自己的「做」與「不做」負起責任。

英國知名文史古典學者伊迪絲.霍爾,
以淺近的現代語言和生活實例,為你我與古代賢哲之間搭起無礙的橋樑,
精準闡釋亞里斯多德的哲思,用以因應各項現實課題——
如何做出明智的決定?如何在溝通和說服中達成目的?
如何利用「美德與惡習」檢索表分析自己的性格、抗拒外在誘惑?
如何選擇適合的伴侶與知己?如何面對死亡、喪親等失落體驗?……

不論天地、不談神祇,從人類經驗出發的亞里斯多德,只是帶著你「好好想清楚自己」。
從幸福、慎思、認識自己到群體關係,他層層探問「為人」的十個根本學問,
那些原本看似高標的道德真理,在一步步推演、思索的路上,變得格外親切與實用,
你也隨之內化了賢哲智慧,用更寬待的眼,面對自己和周遭的一切。
無論古典希臘或現代世界,或是處在生命的哪個階段,
亞里斯多德回歸本質的人生忠告,永不過時。

以上摘自博客來網路書點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14272

【每月一書】美國的反智傳統

 美國的反智傳統:宗教、民主、商業與教育如何形塑美國人對知識的態度?

反智,不只是風潮,而是美國深層文化的一部分。
  兩屆普立茲獎得主--理查.霍夫士達特
  從美國建國歷程、宗教傳統、政治體制、與商業精神中,挖掘美國的「反智」根源。

活躍於二十世紀中葉的理查.霍夫士達特是少數最早注意到美國文化中的「反智」現象的學者之一。作為哥倫比亞大學美國史教授,他深深感受到美國人對純粹的學術--包含深厚的人文學養、抽象的理性思辨等--的漠視與敵視,尤其是五〇年代以反共為名卻動輒以知識分子為標靶的麥卡錫主義,更另人痛心疾首。他於是於一九六三年出版了這本結合了思想史、社會史與政治史的《美國的反智傳統》,對「反智」做了有系統與歷史深度的爬梳。

霍氏傑出之處更在於他固然一面嚴加批判民粹、保守、極右的反智思維,卻也試圖挖掘其背後深層的文化與社會背景,予以同情性的理解。因此本書不但是研究美國文化與思想史的巨著,更可以透過它去思考一個更宏觀的主題:「智識」在人類文明中如何可能?知識分子能在社會上扮演什麼角色,又該如何與權力共處?


以上摘自博客來網路書店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791237


【每月一書】窮查理的普通常識

 窮查理的普通常識(增修版):巴菲特50年智慧合夥人查理.蒙格的人生哲學

本書匯集查理.蒙格畢生最出色的演講、箴言和思想精華
《窮查理的普通常識》首次收錄了查理‧蒙格過去20年來主要的公開演講,書中11篇講稿全面展現了這個傳奇人物的聰明才智。此外,「蒙格主義」一章收錄他犀利和幽默的評論。貫穿全書的是蒙格展示出來的聰慧、機智,其令人敬服的價值觀和深不可測的修辭天賦。他擁有百科全書式的知識,所以從古代的雄辯家,到18、19世紀的歐洲文豪,再到當代的流行文化偶像,這些人的名言他都能信手拈來,並用這些來強調終身學習和保持求知欲望的好處。

本書首次完整、翔實、權威地披露了素來「以低調為樂」的投資大師查理‧蒙格對哈佛、史丹佛、加州大學、慈善圓桌會等分享的人生智慧,包涵:

人類誤判心理學
聰明人為什麼會犯錯?答案是:人們傾向於積累大量僵化的結論和態度,而且不去經常檢討,更不願做改變。蒙格親筆闡述25種人類誤判的心理傾向。

畫定你的能力圈
你必須弄清楚自己有什麼本領。如果要玩那些別人玩得很好、自己卻一竅不通的遊戲,那麼,你注定一敗塗地。要認清自己的優勢,只在能力圈裡競爭。

如何讓自己生活悲慘?
只要懂得妒忌、怨恨、反覆無常、意志消沉、不屑客觀、不從其他人的經驗學習,保證可以輕鬆擁有悲慘的一生。

普通常識的多元應用
在手裡拿著鐵錘的人眼中,世界就像一根釘子。大多數人試圖以一種思維模型來解決所有問題,而其思維往往只來自某一專業學科;但你必須知道「各種重要學科的重要理論」,才能洞察問題本質。

沒有必定賺錢公式
在98%的時間裡,我們對股市的態度是:保持不可知。賺錢,靠的是記住淺顯的,而不是掌握深奧的。波克夏只尋找那些不用動腦筋也能賺錢的機會。

耐心等待一記好球
只要以耐心、紀律和客觀為指導原則,你可以將90%財富都投到一家偉大的公司。不需要頻繁的買賣,只要幾次決定便能造就投資財富。蒙格的這一特點,徹底改變了巴菲特的投資策略。


以上摘自金石堂網路書店https://www.kingstone.com.tw/basic/2015630642382?zone=book&lid=search&actid=WISE&kw=%E7%AA%AE%E6%9F%A5%E7%90%86%E7%9A%84%E6%99%AE%E9%80%9A%E5%B8%B8%E8%AD%98&pi=0


【每月一書】OKR做最重要的事

 


比爾.蓋茲:「想更上一層樓的管理者,必讀的一本書。」


  1999 年,傳奇創投家約翰.杜爾拜訪Google。當時這間公司成立不到一年,沒有實際的事業發展計劃,但是他們抱負遠大,想的是年營收百億美元的未來。杜爾被佩吉和布林兩位創辦人說服了,押下19年創投職涯最大的賭注,挹資近1,200萬美元,條件就是Google要用OKR來管理。

  這是杜爾最成功的投資,他在科技界興起了新的管理方法,造就世界級的執行力。

  什麼是OKR?目標與關鍵結果(OKR,Objectives and Key Results),前者代表你想達成「什麼」,後者則是你該「如何」達成。

  OKR有4大超能力:
  #1:專注投入優先要務
  #2:契合與連結,造就團隊合作
  #3:追蹤當責
  #4:激發潛能,成就突破

  OKR帶領Google從40人的新創公司,成長為超過7萬員工的科技巨擘,市值高達7000億美元。

  如今,數百家類型不同、大大小小的公司都採用OKR。從Google到Dropbox、LinkedIn和推特與YouTube,再到迪士尼與三星。杜爾說,這套方法能幫所有人、家庭、組織、甚至政府,為真正重要的事物而戰。


以上文摘節錄自博客來網路書店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13170?sloc=main

【每月一書】人性較量

人性較量:我們憑什麼勝過人工智慧?

 ●《麻省理工科技評論》年度最佳書籍、亞馬遜書店電腦科學Top 1著作《決斷的演算》(Algorithms to Live By)合著者克里斯汀,另一部探討「人機關係」的佳作!

  ●讀者評道:「我在資訊科技領域工作超過二十年,這本書仍讓我看到新面向。」

  電腦原本是我們仿人腦的傑作,不意隨著它們的運算能力越來越強大,在許多領域打敗人類,人工智慧開始威脅我們的「自我感覺」,令我們質疑起原本自豪的能力,甚至認為它將取代人類。不過實際發展就如認知科學學者侯世達所說:「雖然我們不斷開發人工智慧,但每次在AI領域更進一步,不但沒有逐漸形成何謂真正智能的共識,反而一再揭露真正的智能不是什麼。」本書作者藉由自己「代表人類」參加圖靈測驗與電腦決勝負的準備經驗,耙梳了電腦科學領域數十年來的關鍵突破與研究重心的轉變,探討人工智能如何成為我們的「對照組」,提醒著我們人類哪些特質難以取代,人工智慧又可以在哪些地方成為我們的互補。

  ❖圖靈測驗是什麼?
  「如果有一天我們造出精巧到可說能思考的機器,要怎麼知道它有這個能耐?」電腦科學先驅艾倫・圖靈為了解答上述問題提出一項實驗:分別讓電腦程式和真人參賽,由評審團透過電腦終端機向他們提問,再分辨哪個是人、哪個是電腦——人工智慧(AI)族群年度盛事「圖靈測驗」(羅布納獎)就是依此創立的。不論有沒有程式通過圖靈測驗(騙過三成評審),比賽都由得到最高票和最多信心分數的程式獲勝,頒予「最人模人樣電腦獎」;獲得最高票和最多信心分數的人,則會獲頒「最人模人樣人類獎」——換句話說,與其他「人機對決」不同的是,圖靈測驗較量的乃是「人性」。

  ❖圖靈測驗跟你我每日的生活都有關……
  加快簡訊打字速度很依賴「預測」演算:手機要能猜出你接下來想打什麼字、要能自動更正錯字,要會很多諸如此類的事。能像人一樣穩定預測你想打什麼字的手機,就跟能像人一樣回信給你的程式一樣聰明,因此生活在資訊時代,你我可說經常不知不覺進行著圖靈測驗……

  ●這本書從聊天機器人的基本設計和發展談起,從人腦與電腦的競賽切入,帶讀者了解電腦和AI這幾十年的關鍵進展,以及它讓我們對自己產生什麼新認識。作者認為:與其把過去幾十年看成機器對抗人類的競爭,不如說我們與機器在同一陣線,必須學習與他們共存。而既然我們對電腦的長處已充分了解,那麼更該「重新發現」自己的特色——換句話說,我們該去了解人何以為人。

以上文摘節錄自博客來網路書店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786061?sloc=main

【每月一書】地方創生2.0

  面對人口減少、少子化、高齡化等為地方帶來的負面循環,

  如何推動「地方創生」讓城鎮再生?

  「地方經濟樞紐」如何將地方小鎮改造為經濟獨立的國際都市?

  「廣域都市圈」如何協助城鎮成為吸引人才的高附加價值都市區?

受人口減少、少子高齡化等人口變化的影響,日本社會在2030年非常有可能面臨許多嚴重的問題,也將使日本陷入負面循環之中,而此循環對日本各地方所造成問題,若不立刻遏止人口減少、20~39歲女性大幅減少等問題,日本的地方城鎮將會面臨消滅的危機。面對這些攸關未來生存發展的問題,日本政府以「地方創生」、「城鎮、居民、工作與創生」為主題,陸續展開一連串長期規劃及各種綜合面向的都市再造計畫。由日本野村綜合研究所(股)公司的首席研究員—神尾文彥和高階專員--松林一裕所合作撰寫的《地方創生2.0》便是針對日本各城鎮正在發生的這些問題,提出他們的觀察比較、案例分享和可行處方。

《地方創生2.0》是本頗硬的書!也是本很軟的書!書中內容所討論的雖以日本的問題和經驗為主,而且日本和台灣兩國在尺度、國土、產業、社會及治理等各方面也有著差異,但對當下正面臨人口衝擊與地方衰落危機的台灣來說,兩位作者的分析和建議具有相當的啟發性和參考性。


以上內容摘錄自博客來網路書店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795486

【每月一書】數據、謊言與真相

     數據、謊言與真相:Google資料分析師用大數據揭露人們的真面目

★大數據下的真實人性!

★結合《精準預測》的大量資訊分析、《異數》的敘事風格,以及《蘋果橘子經濟學》的機智風趣。

★Google前資料分析師描寫大數據最令人信服、深具挑釁,甚至令人捧腹大笑的一本書!


回答問卷、民意調查、接受採訪、臉書貼文──我們都有可能說謊;
但是你的搜尋行為可不會說謊!
大數據,呈現我們每個人、每秒鐘無意識的反射!

無論是嚴肅或日常的議題,如今我們已有途徑能解答不久之前因種種原因(例如缺乏數據,或單純不敢提問)還未能解答的問題。

四年前,作者還是哈佛經濟系博士班學生,正努力找尋論文題目。有天早上,他發現 Google 基本上已為所有研究者備好所需的資料,也就是說,Google 是全球人類興趣資料庫的集中地,這些資料簡直就是任何對人類行為感興趣的人夢寐以求的:從我們每個人每天的網路搜尋中找到行為模式。然而,這些資料早已存在好些時日,卻從未有任何報章雜誌對其有過深刻的報導與研究。

網路上的新數據,也就是數十億人在 Google、社群媒體、約會網站,甚至色情網站留下的數位足跡,最後會揭穿事實真相。這些不僅是新類型的數據,更有些是「誠實」的數據,在匿名機制下,彷彿四下無人時,人們才會吐露自己最真實的想法,以及真正想問的尷尬問題。這類數據就像數位版的「誠實豆沙包」,讓人們表達出自己的無性婚姻、個人精神健康問題、不安全感、受虐,以及對黑人或穆斯林的憎惡。透過分析這座數字金礦,我們現在可以了解人們真正在想什麼,真正想要什麼,以及真正做了什麼。

進入網路新時代的這幾十年以來,我們在健康、道德、勞動市場、商業、恐怖主義、性別,以及種族等議題上有長足的認識。我們的數位足跡已把整個世界變成一個實驗室,本書將呈現出這場數位革命如何為我們每個人打開找尋隱藏真理的大門,一窺人們的內心世界,提出大數據時代真正的洞見。

本書以極具啟發性的觀點解讀大數據,並以各式各樣有趣的案例忠實呈現網路世界與當代社會的現況,讓我們得以重新認識自己與這個世界。

以上內容節錄自金石堂網路書店https://www.kingstone.com.tw/basic/2015410265114/

【每月一書】鋼索上的管理課

 鋼索上的管理課: 駭客、災變與多變動時代的韌性管理學

商業環境新風險無所不在,面對全球未知敵人,你該如何防備應變? 
── 財經中文書第一部:全球企業災難的案例書 & 韌性管理的入門課本

       為什麼先進國家與企業在本世紀之後,都投入了「韌性」(Reslience)管理?它究竟有何重要性與價值?
  為什麼在當代經營策略家的面前──「環境」──而非競爭者,可能才是企業最大的對手?

  由全球重要的公安/工安/資安事件出發,本書深度剖析了風險管理與災後復原能力的相關議題。

  面對當前不確定性高、技術與數位跨國連結而引致的惡意攻擊層出不窮的時代,於災後復原及風險管理領域執業多年的本書作者,兼從最新知識與災難企業案例的結合,生動說明了「韌性管理」的新觀念與新作法;除了安全的預防意識外,企業界也強調是否有一套「緊急復原對策」備變系統並且可操作落實,這已嵌入許多全球公司最重視的管理環節中。

  企業資安、工安部門、高階經營管理層級必讀風控書目
  當前大型跨國組織都在強調韌性管理的觀念、急迫感、故事與行動──

  從美加大停電到NASA衛星事故、從駭客入侵航空公司到半導體廠火災……;在年度的策略預案裡,我們是否想過:「如何把賺到的錢安全放進口袋」?

  在經營情境中,最稀有的資源不是部門預算,而是領導者的注意力。面對一再刷新紀錄的商業災害,到底領導者該有何種新思維?本書全面性地由「防災─減損─災後復原」,甚至是企業受災的理賠洽商,一步步帶領讀者認識天然災害/安全意外/電腦系統被駭等風險的高度不確定本質,以及當災禍降臨時,缺乏演練與漠視「危機中如何領導」的企業將會受到什麼樣的懲罰。同時,也指出如英特爾這類全球標竿企業已將「韌性」標準納入供應鏈管理,尤其是「一旦發生風險,後果就極為嚴重」的飛安與醫療領域裡,最新的「安全」維護與一般公司的安全觀念有何異同。

  本書也會是一部絕佳的「韌性」文化變革的企業內部啟動書籍,一家重視安全的組織,會鼓勵人人成為「當責者」:人人願意瞭解現況、負責任、發掘改善風險管理之道,甚至加以承擔,跳脫不重視安全的惡性循環。



以上摘錄自博客來網路書店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798867?sloc=main

【每月一書】21世紀的21堂課

        21世紀的21堂課

「在一個資訊滿滿卻多半無用的世界上,
清楚易懂的見解,就成了一種力量。」
--哈拉瑞

在《人類大歷史》,哈拉瑞展現了他「後見之明」的洞識,深刻闡述了人類簡史;
在《人類大命運》,哈拉瑞則以他「先見之明」的睿智,為我們預示了未來簡史。
而在這本「人類三部曲」的第三部《21世紀的21堂課》,哈拉瑞聚焦於此時此地,
關注的是資訊科技和生物科技攜手之後,科技為社會帶來的巨大顛覆與重塑,
以及川普粉墨登場、難民湧入歐洲、恐怖攻擊迭起、假新聞到處流竄…
世事紛紛擾擾之際,我們應該思索、也應該教導孩子的21項核心課題,
諸如:

●天然愚蠢遇上人工智慧,人類還剩下什麼能力勝過人工智慧?
●系統性大規模失業危機無可避免?「無用階級」將大量暴增?
●社經精英不再剝削勞工了,因為已不需要這些「無用階級」?
●我們該提防機器人,還是該提防機器人的主人?
●資產誠可貴,資料價更高?擁有資料數據者,得天下?
●你真以為有「自由意志」?還是改聽大數據和演算法的就對了?
●神有兩種,你相信哪一種?信眾的行為決定了神的價值?
●假新聞萬世永存?宗教神話就是流傳千年的假新聞?
●恐怖主義是全球政治問題?宗教問題?還是社會心理機制問題?
●我們的正義感可能已經過時?如何在全球化的世界實現正義?
●如果世間皆是虛假,「自我」也是虛構的故事,那麼人生意義何在?

《21世紀的21堂課》是現代智人的必修課,
是洞悉世局變幻、洞察社會趨向、洞燭心靈深處的必修課。

以上內容摘錄自誠品網路書店http://www.eslite.com/product.aspx?pgid=1001122732701037&kw=21%e4%b8%96%e7%b4%80%e7%9a%8421%e5%a0%82%e8%aa%b2&pi=0